登录 / 注册 / 忘记密码   收藏我们 | 设为主页
新闻浏览
事情办到桌面上 还要办到心坎里
日期:2018/1/23  来源:中国青年网  点击:4796

 中国青年网1月15日以《上千个电话找不到执行法官 女子喊其赶快“上班”》为题,报道了申请执行人张海红在大半年时间里,拨打上千次电话找不到执行法官、去法院几十次进不了大门的事件。1月17日,南阳市宛城区人民法院发布情况通报,称已对涉事法官提出严肃批评并根据有关规定进行责任追究。同时通报显示,1月16日19时,该案执行款项全部执行到位,1月17日已将执行款送交申请人。 

  此事反映出的问题,不仅仅是当事法官懒政不作为的问题,而是整个法院程序脱节而导致的另一种懒政不作为。 

  按照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执行局工作人员的说法,一般中级法院到基层执行监督上,正常情况下一个月内会有执行回执,告诉当事者案件的进展情况。按说,宛城区人民法院应该在一个月内得到当事法官的执行反馈,否则将过问这位法官未反馈的原因。如果这位法官因个人不可抗力或执行特殊任务的保密原因而不能正常履行职责,法院需要重新安排法官代为执行。但是,2017年2月至今近一年时间,找不到当事法官就解决不了问题,即使现在南阳市宛城区人民法院发布的情况通报中,也没有解释程序脱节的原因,而是把聚焦点落到执行终结上,似乎只要申请人的问题解决了,就是工作到位了。那么,近一年不露面的法官到底找到了没有?如果找到了,首先应该是这个法官出面道歉作出解释。如果还没有找到,“我院已对其提出严肃批评并根据有关规定进行责任追究。”又何从谈起? 

  最后案件的终结很大程度是因为媒体的曝光与监督,然而,又有多少事情是能够不依靠舆论监督而得到妥善解决的呢?如果每一件事情都需要媒体的介入从而获得解决,相关部门又如何对得起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呢? 

  这个法院工作程序脱节折射出的是对工作作风和工作绩效的理解走偏。如果法院内部的办事程序不能零距离对接,就只能是摁下葫芦起来瓢。连记者都经过辗转反复才能得到执行庭的电话,法院内部的同事甚至帮忙督办的另一个法官竟然也找不到当事法官,可见这个法院的办事程序脱节到何种地步。 

  对于“懒政”、“不作为”,目前有一种值得警惕的观点,即最后解决了群众的问题,就不算懒政,就不算不作为。这种观点在某些政府部门和司法部门都有一定的代表性。但是他们忘了一点,我们今天的所有工作,都是为了群众的生活更美好。不管是从心理需求理论来说,还是从群众办事成本而言,为群众办事,不能光办到桌面上,还要办到心坎里。要让群众在办事过程中,高高兴兴来,欢欢喜喜归。 

  这就要求各部门在整顿工作作风过程中,既有责任到人的追责机制,也有责任补位的自动纠偏机制,既要注重办事的结果,也要注重办事过程中的群众情绪。当群众办事顺心放心的时候,群众就会给予办事部门好的口碑,再接再厉的办事部门工作作风就会更优良。反之,虽然群众最后也办成了事,却惹得一肚子不痛快,就不会对办事部门有好口碑,办事部门也会觉得“费力不讨好”,甚至会出现办事群众中的个别人把不满情绪释放到其他服务部门或无辜群众身上。这都是我们不愿看到的结果。这也再次说明,整顿工作作风,除了单位内部的工作人员考核权和追责权,更要有单位外部的群众知情权和监督权。这就需要各单位的政务公开更加透明。 

  回到南阳市宛城区人民法院。这个法院表示,已在全院开展工作作风整顿活动。希望他们与此同时,请一直不露面的法官出来道个歉,把法院各部门的电话公示一下,以示“认真吸取教训”的决心。(丁慎毅) 


分享本文到:
免责声明:城乡法治发布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城乡法治无关。其原创性以及中文陈述文字和文字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不做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由任何怀疑或质疑,请及时与城乡法治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暂无评论,发表评论抢沙发!
评论

姓名